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2020两会前瞻:特殊之年,众多热点万众期待

2020两会前瞻:特殊之年,众多热点万众期待

创建时间:2020-05-22 15:27:36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宕两个多月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分别于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两会”是代表委员集中履职谋策的舞台,也是政策信号集中释放的平台,更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在抗疫尚未取得完全胜利的当下,各界期待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找寻答案。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客观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和改善民生十分重要。

国难兴邦!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虽然有所缓解,但是第二阶段的谈判依然非常艰巨;加之意想不到的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凶猛,全国上下顽强应对,但是多多少少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也都是全面需要努力对冲的。为此,针对形势的变化,国家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保”的工作目标。

总而言之,2020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启动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民有所忧,我有所为!

如何稳就业水平、保居民就业?

就业是最大民生,稳就业位居“六稳”首位当之无愧。现在特别关心保就业,当前老百姓担心工作岗位能不能保住、工资能不能稳定、年轻人好不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机器换人对就业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缓解疫情可能对就业带来一定的短期冲击。从短期来看,目前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餐饮、零售、交运、文旅等第三产业,而这些行业带动了大量社会就业。上述行业中很多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疫情的冲击可能更大。因此,当前稳就业的关键是稳现有企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必须大力帮助广大员工赖以就业的企业摆脱现有各种困难,让他们在未来能够顺利开业和挺住。

比如两会会广泛讨论,如何加大信贷等金融支持力度,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专项补贴、税费减免、社保延交等,并专门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加以纾困,妥善安排失业人员。各地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如何稳金融体系、保市场主体?

众所周知,金融不稳就是最大系统性经济风险。因此,稳金融必须紧随其后。两会代表要广泛讨论的问题包括,一方面宏观金融能够安全可控同时又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微观金融如何向实体经济倾斜,防止金融空转问题,确保实体经济企业不缺血、气色好。对于微观市场主体而言,超预期流动性投放推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并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切实扩大融资规模,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大规模投放流动性并非“放水”,而是出于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经济稳增长、企业渡难关。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会错失良机。

2020年,我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宏观视角,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和节后资金到期较多等情况,央行如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需要进一步下功夫。2020年,我们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确保市场主体的生存血液。

如何稳外贸、稳外资、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中国经济发展既离不开国际资源,也离不开国际市场。我们说中国的外贸西方不亮东方亮,黑北半球还有南半球。2020年,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推进我们的出口、进口、贸易格局、投资格局真正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我们不仅仅要大规模地出口,而且还需要大规模地进口,中国以进口博览会为主体,要进口一些高质量的商品,保持贸易均衡。与此同时,外资既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一种力量。

中国市场特别巨大,绝大多数国际顶端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本没有办法舍弃中国市场,舍弃中国市场就是舍弃他们的未来。两会期间,代表们一定会充分讨论我们如何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如何进一步改善外贸进出口流程,使各种成本大幅度地降下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既有利于外贸的发展,也有利于外资的进出。保国际范围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保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同等重要!

如何稳投资?稳预期?

众所周知,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基石,稳增长是稳信心的关键。现在老百姓关心股市的走势如何?直接投资的管道能不能有所增加?民营企业有哪些投资机会?2020年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六稳”总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巩固当前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在稳投资方面,2020年各地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集中精力财力、要素资源,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已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尽快投产达产。要精准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主动发布政策清单、机会清单和规则清单,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落地。  

在稳预期方面,2020年各地要把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动职能转变,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划好红线、预警线、告知线“三条线”,坚持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要对标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专业化水平,系统梳理查找问题差距,各部门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

如何促改革,并确保粮食能源安全?

改革是元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按照中央的整体部署持续推进,各地既不能应付改革,更不能耽误改革。在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的粮食和能源都有对外依存度,其中能源远高于粮食。老百姓特别担心粮食供应和汽油供应有没有充足的保障?它们的价格能不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些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解决好、保障好。

2020年各地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对外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可以倒闭我们改革。
 
2020年中国的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要降低关税总水平。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多双边自贸协议谈判。我们要通过积极推动相关行业改革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危机既是对风险应对能力的考验,更是我们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长期问题的机遇。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要进一步推动国内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提高能源安全治理能力。

如何保基层运转、保基本民生;并适当加大惠民生力度?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好不好,一定要人民群众说了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各项工作不断努力的新目标。2020年我们要加大惠民生的力度,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各地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相信2020年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将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扩散,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精准脱贫全面实现,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全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实现。2020年我们一定能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定能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一定能够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