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创建时间:2020-12-03 09:56:2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刘国强

 

进入11月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最新一期“成绩单”出炉。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了今年以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

 

另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今年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的普惠性也在不断提升。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疫情并没有阻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相反,在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朝着“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目标大步迈进。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回望过去5年,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宏观调控成绩有目共睹。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性有增无减,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调整结构引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作为推动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途径,债转股为“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债转股也是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有力手段。

 

在帮助企业去杠杆的同时,金融业积极引导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库存。“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去产能、去库存的阶段性任务。

 

与此同时,银行业还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引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近年来,各家银行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迅速将信贷资金投向包括新基建、生物医药、在线教育等在内的新兴行业,在帮助缓解疫情冲击的同时,为经济恢复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的调整,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普惠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要求,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

 

近期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显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报告称,“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同时,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便利性明显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加速了金融业的数字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乘势而起。

 

此外,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家银行都针对小额贷款客户需求开发了专属贷款,客户可根据自身需要申请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贷款,帮助个体工商户和有小额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十三五”期间,在政策引导下,金融业将大量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各行各业。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通过综合运用降准、定向降准、MLF、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了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