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宏观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复苏 后续宏观杠杆率水平将保持稳定

宏观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复苏 后续宏观杠杆率水平将保持稳定

创建时间:2020-12-03 10:04:21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宏观经济稳定和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看,我国宏观政策的力度是合适的,较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增长,有效填补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防疫物资等必需品和其他工业品的供给缺口,为国内外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如是评价宏观政策的积极作用。

 

在专家看来,疫情期间采取的一揽子宏观政策组合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力度合适。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了反应速度快、直达效果强的优势,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在第一时间稳定了市场信心。与此同时,三批共计1.8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连续推出,精准发力效果明显,不仅对支持疫情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二季度以来复工复产顺利推进,经济出现“V”形反转的重要推动因素。

 

宏观政策精准合适

 

疫情发生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了较强的支持力度。《报告》指出,从国内看,我国应对疫情的宏观政策力度是合适的,政策精准发力,宣布的政策全部及时落地、充分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力度的“合适”是如何体现的?《报告》指出,一是有效控制了疫情,这是经济复苏的基本前提。二是宏观政策与疫情防控节奏相适应,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三是从政策实施方式看,我国宏观政策精准导向,不搞“大水漫灌”。四是从政策效果看,我国经济社会已全面恢复发展。

 

“合适”体现为总量适度,一方面,货币政策在基础货币和流动性投放方面保持平稳;另一方面,信贷增速也有明显上升。其次,各项政策合力促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再次,在总量适度的前提下,着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使用和创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

 

谈及下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济整体呈企稳向好态势

 

力度合适的宏观政策不仅推动国内经济快速恢复,也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报告》指出,一是阻止了全球经济陷入更大的萎缩。根据IMF预测,全球经济已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0年将萎缩4.4%,中国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明两年合计全球经济能实现正增长离不开中国经济的正增长。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有正的溢出效应,尤其促进了周边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三是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全球最后供应商的角色,为全球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中国生产的快速恢复有效补充了疫情冲击下全球防疫物资和其他工业品的供给缺口,向全球提供了大量必需物资和恢复生产急需的中间产品,为全球防疫和产业链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下阶段我国经济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0月份主要宏观指标延续回升趋势,供需两端持续恢复。虽然疫情局部反复存在不确定性,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

 

在经济加速修复及低基数等因素作用下,2021年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有望出现反弹,其中居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重要拉动力量。与此同时,考虑到明年全球物价将处于温和水平以及今年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并未“大水漫灌”,2021年我国物价走势将整体平稳。

 

 

正确看待债务规模及杠杆率上升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还面临不少挑战。《报告》指出,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专家预计,近期管理层对于金融稳定问题高度重视,后续稳定宏观杠杆率将成为政策关注点之一。

 

 

今年宏观杠杆率为何出现阶段性上升?未来走势又将如何?《报告》指出,在应对疫情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债务规模和杠杆率都必然出现阶段性上升,之后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将为更好地长期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条件。下一阶段,要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今年宏观杠杆率上升是经济冲击的被动体现。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仍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经济体,随着明年经济增长恢复常态,M2和社融增速将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全年宏观杠杆率预计将保持平稳。

 

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复苏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已没有悬念,这也为前期部分特殊措施适时退出、宏观政策向常态回归提供了条件。2021年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回归正常状态,宏观杠杆率在明年也将继续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