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创建时间:2021-01-30 22:52:02
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加大。但过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国内生产总值首度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的成绩,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近日发布的增长、就业、外贸等多项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在疫情大考下逆势飞扬的态势,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三大积极因素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一是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二是随着疫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消费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升;三是政府坚持把稳就业、稳市场主体作为政策的优先领域,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有望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2021年我国外贸有望再创新高

 

2020年,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进一步加强,路径依赖已然形成。很多业态逆势增长,外贸主体活力增强,贸易伙伴也更趋多元。随着六稳”“六保的持续加力,以及更大力度支持政策的实施,更应有信心有底气,在总量和结构上实现进一步突破。预计2021年我国外贸增速平稳,规模还将有所突破。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

 

20203月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出口、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疫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主逻辑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防疫物资、居家办公需求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以及下半年欧美需求恢复,出口超预期高增。

 

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牢,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减弱,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面临放缓压力;消费仍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恢复缓慢;如果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

 

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20201-4月,为应对疫情冲击、托底经济,央行大幅降准、降息,社融、M2增速快速抬升,货币政策处于2016年以来最宽松的时期。5月至今,随着经济向潜在增速恢复,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结构性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并存。总量宽松政策在数量层面已经退出,在价格层面保持平稳,但债券市场利率实际上已回升至2019年高位水平。

 

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流动性管理工具与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稳杠杆、防风险。

 

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货币收紧,货币政策宜保持观察。总量层面,结构性宽松和结构性收紧并存,长期趋于正常化,社融、M2增速逐步回落。狭义流动性层面,央行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流动性“不缺不溢”,预计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广义流动性层面,年末信用扩张周期迎来拐点,2021年社融、M2增速将由今年的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速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合理加点”回归。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2021年,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体系下,实现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合理控制杠杆,反对不正当竞争,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平台经济商业模式面临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