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拥抱量化4.0时代:过去与未来

拥抱量化4.0时代:过去与未来

创建时间:2019-09-23 10:08:09



不像主观,投资者会花几年的时间去等待逻辑验证。量化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残酷的:半年不赚钱,就面临规模萎缩的风险。所以,这也造成量化行业进化的速度非常快,每三年一个周期。

 

2012年前的1.0时代,赚的是套利的钱。2012~2015年的2.0时代,赚的是风格的钱。2016~2019年的3.0时代,赚的是量价的钱。2019年之后的4.0时代,量化又能赚什么钱?


拥抱量化4.0时代:过去与未来

 

这篇文章,黄老湿会写的稍微正经一点,毕竟在历史与未来面前,我们还是要正一下衣冠的。也让各位读者,领略一下风情万种的黄老湿,不说菊花的样子也是楚楚动人的。

 

 

 

01

 

中国量化发展简史

 

本来内容想写的更深,把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量化公司和人都提一下,但为了避免宣传或者贬低某些私募的嫌疑,也为了控制篇幅,还是仅从行业和政策的宏观角度,简要谈一下中国量化行业的发展进程。

至于那些已经被历史的风尘掩埋的人和事,感兴趣可以私下探讨。

 

量化行业的发展,和任何行业一样,都是随着政策、市场行情和投资工具的发展而演变。黄老湿画了下面这张时间轴,中国量化行业发展的脉络依稀可见:

 

 

中国阳光私募行业,即使从2003年开始算,也才16年时间,量化的发展时间更短,如果刨去更早存在的自营盘,到了2010年,才有第一家定位为量化投资的阳光私募出现,尽管它的结局让人嗟叹不已。

 

上周,有圈内仁兄将量化行业之前的发展定义为两个阶段,黄老湿也和这位仁兄探讨过,达成共识的是按照广义的定义,量化行业之前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 量化1.0时代:

2001年至2012年,是量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旋律是套利

了解资本市场发展史的,应该都有一个共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主观还是量化,套利永远是第一批涌入市场、也是获利概率最高的策略。就像90年代初A股刚起步,IT交易系统还不完善的时候,很多股民利用不同营业部股票报价的差异,来回倒价差,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只不过,主观套的是制度不完善的利,量化套的是非有效市场交易的利

 

“2004年,国内第一个ETF基金上市,当然直到2012年4月,第一只T+0跨市场交易的ETF才出现。

2009年10月,国内第一只合并发行,而且可折溢价交易的分级基金上市。

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年底,融资融券业务开始试点,并在2011年底全面上线,同时ETF基金被纳入两融标的。”

 

如果说分级基金、ETF和股指期货的面世为量化套利策略打开的是一扇窗的话,那融资融券上线,打开的则是一扇门

 

 

由于那个年代非理性交易的广泛存在,套利策略基本上能在无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超高的年化回报。

 

既然收益风险比这么高,为什么量化私募没有像主观私募一样大规模出现?

 

主要原因是:

 

  1. 初期阶段,不管是主观,还是量化,都能玩套利,某些工具比如融券T0,在韭菜茂盛的时候,主观反倒更有优势。量化并不迫切

  2. 2007年大牛市的后遗症,那是一个即使亏的只剩底裤,但人人都在意淫十倍股,渴望一夜暴富的年代。量化理念过于先进,也不够性感,投资者接受程度低;

  3. 通道受限。量化对投资范围要求广,对交易系统要求高。2013年之前,私募发产品只能用信托通道或有限合伙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企业形式操作复杂。在信托牌照资源紧缺的年代,私募发产品都得低声下气,更不用说让信托“爷”处理更复杂的投资品种估值清算和交易系统的事了;

  4. 正是因为收益风险比极高,那时加高杠杆也很容易,所以量化没有太大动力接外部资金,更倾向于用自营资金放杠杆赚钱

 

 

另外,期货市场的演变并没有在时间轴中标注,主要是因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更为复杂。但在量化1.0的年代,CTA套利也是一个收益率非常惊人的策略,有量化私募自营盘,在那个年代可以每年赚10倍以上收益。

 

这可真是一个可以闷声发大财的年代啊!

 

 

量化2.0时代:

 

如果说1.0,是量化默默摸索,低头赚钱的时代。那么2.0,就是量化野蛮发展,波谲云诡的时代

 

2013年,对整个私募行业来说,发生了三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1、新《基金法》将私募纳入监管,私募可以当管理人发行产品了;

2、A股开始步入中小创的结构化牛市

3、高层号召金融创新

 

第一个事件,扫清了量化运用更多投资工具涉足阳光化资管行业的障碍。当通道资源优势不再的时候,也倒逼了信托公司提供更优质更宽广的服务,以及券商为量化投资开发快速交易系统的能力。

 

第二个事件,影响体现在策略层面,买中小创,对冲沪深300,成为风靡市场的香饽饽策略。当然,这也为2014年11月开始三个月内的阿尔法策略大崩溃,埋下了伏笔。

 

如今回头看,这种很多掺杂了主观成分,非相关性对冲,市值、风格偏离极大,太过简单粗暴的套路,其实是“伪量化、伪对冲”,伤害了一批“从此不再爱了”的投资人。

 

第三个事件,带来了杠杆的公开化、普及化。不管是对冲策略,还是套利策略,最大程度加杠杆,成为共识。杠杆如燎原之势的凶猛,最终以股灾的形式吞噬掉了A股的疯狂,也终结了量化2.0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最得意的公司和人。

 

在量化1.0时代,即使对于主观私募来说,管理规模如果能达到50亿以上,能排名整个阳光私募行业前五。但在2.0时代,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量化私募,超过10家以上。

 

华尔街的人才,也如涌入量化领域的资金一样,开始如潮水般的归国创业。并且这个趋势,持续至今。为量化3.0时代,储备了丰厚的智力资源。

 

 

此外,2015年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为量化3.0时代的策略,奠定了坚实的投资工具基础。

 

在2.0的时代,量化投资最耀眼的时刻,其实是在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当主观多头惨不忍睹,量化对冲策略却大放异彩,净值不降甚至反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主流资金的目光,越来越多的转向量化这个领域。

 

 

不幸的是,也正是因为表现太过耀眼,量化也背上了做空中国的黑锅,暂停程序化接入,限制股指期货开仓、禁止融资融券日内回转、管控分级基金等政策,将量化行业从万众瞩目的巅峰,打入了冰冷的深渊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激情万丈,却又余悸不已的年代啊!

 

量化3.0时代:

 

如果说1.0和2.0,是一个野蛮、疯狂,不需要太多技术就能收割的年代,那么3.0,就是一个暗流涌动的时代。量化行业如履薄冰,在颤栗与不安中,却摸索出了另外一条康庄大道

 

但2016年,量化3.0时代的开局之年是很不友好的。

 

除了暂停程序化接入和限制股指期货开仓的影响,A股的萎靡不振,对冲需求的暴增,带来的结果就是股指期货长期贴水,2016年的年化贴水甚至超过30%。

 

量化行业四面楚歌,在2.0时代赫赫有名的量化大佬们,在这一年纷纷坠落,规模急剧萎缩,倒闭、分家甚至撕逼,屡见不鲜。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伴随着老一批的淡出,新生代量化们开始萌芽。

 

师从国际顶级量化公司的归国人才,除了带来先进的算法和高频交易技术,也引入了成熟、规范化运作的管理艺术

 

 

2017年开始的近三年,量价高频多因子模型大放异彩。2018年,不少量化私募,运用深度学习的框架,又给量化投资插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

 

在股指期货贴水长期超过15%的时代,量化新生代们,在控制一定风格暴露、选股极度分散(一般超过300只)的前提下,硬生生干出了30%甚至更高的超额。在惊雷滚滚的A股市场,主观多头噩梦连连,量化却一枝独秀,以“回撤低,收益稳健”的高性价比,成为聪明资金的重要配置策略。

 

当然,怀疑和竞争一直都是存在的。

 

特别是2019年,进入量化领域的资金暴增,随着A股交易量的持续低迷,以及波动方向的不稳定,高频量价开始变得极度拥挤,6月份开始,做出超额变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未来该怎么走?

 

量化行业焦虑弥漫,头部那几家的动向,成为了重点关注的信息。

 

量化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残酷的:半年不赚钱,就面临规模萎缩的风险。所以,自我进化,快速奔跑,成为量化私募们没有选择的选择。

 

“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

 

 

 

 

02

量化4.0时代,未来已来

 

每一个时代的更替,都会成就一批人,也会消亡另一批人。而经历过几次更替都能抓住潮流的,就成为了真正的王者

 

量化1.0,是交易工具和市场创新的潮流。

量化2.0,是结构化行情,监管宽松的潮流。

量化3.0,是国外先进理念、技术本土化的潮流。

 

在4.0时代,中国量化行业要吸纳的资金,将会是比现在庞大许多许多的数字,远非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量价模型所能承载。

 

当然,投资工具不断丰富、双向机制不断完善、境内外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量化行业也将再次迎来百花齐放,然后最终走出几家有垄断性优势的头部私募的格局。

 

资金实力,IT资源,智力资源,模型经验,品牌知名度等,是成为头部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的护城河。

 

近期,不管是GDR,两融标的扩大,公募转融券上线,还是科创板上市,政府从政策和舆论方面,都在不余余力的给予资本市场往专业化发展的支持。

 

这些新市场,新动向,新工具,对量化行业发展是有非常重大的潜在价值的,拿公募转融券来说,如果有稳定的券源供给,叠加可做空标的的扩容,不管是对于量化T0策略、量化阿尔法策略,量化多空策略,还是主观的宏观对冲策略,都将能促进策略一次质的飞越

 

量化4.0时代,大胆臆断,或许会有以下情形出现:

  • 高频量价领域,到了真金白银砸钱拼刺刀的时候。除了面对优秀国内同行的竞争,国际顶级量化机构们,是最大的威胁,就像已经被国际老师们打残的国内高频CTA领域。

    高频领域,强者恒强,最后只有少数几家头部才能存活;

  • 玩不了高频的量化们,那就只能降频,降频就意味着需要走偏基本面的路。这个方向资金容量最大,可用的投资工具也更多。大部分量化私募们,将在这个领域找到一席之地;

  • 随着越来越多衍生品,跨境投资市场出现,除了玩交易,量化也可以玩定价,在定价领域找到套利的蓝海。比如最近有量化私募在GDR和A股,在低回撤下,有非常不错的收益;

  • 策略层面,除了目前主流的阿尔法对冲、量化指数增强、量化CTA,小众的量化择时,量化多空策略将会越来越受关注

  • 量化规模越大,越平台化,对于平台化的量化私募而言,如果插上宏观对冲思维的翅膀,兼具宏观和微观的视野,能更快速而有效的响应市场机会。

     

至于人工智能AI,目前只是方法论和工具,还无法成为无所不能的大脑。至于量化4.0,AI会如何进化,不好预测,乐观者众,理性看待者也不少。且行且看。毕竟国际老师们,也是同一起跑线,没有对标玩家。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量化的核心无非是套利二字,要么套的是制度的利,要么套的是数据统计的利,要么套的是交易者的利,要么套的是市场趋势的利。

 

除了皓首穷经埋头研究,量化私募们也需要抬头仰望星空,寻找当下夜空中最亮的星

 

这个时代的暗潮涌动,量化如此,对于主观们来说也是一次进化,不进则退,只会炒股的人,不关注工具和市场变化,终究会面临淘汰。